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512/6739760.html
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一些德國咨詢機構陸續收到問詢,聞訊集中在聽說在德國買房可以取得德國永
久居留的信息。據了解,有些“置業移民”項目,稱得到德方當地政府扶持,凡是購買一套房產並設立一個德國公司的外籍人士可取得德國的居留許可等。頻繁被問
詢該項目的中德商橋咨詢師對此感到頗為詫異,本著嚴謹負責的態度對此專門進行詳細了解。
在多次咨詢了德國當地法律顧問、各城市外國人管理局和勞工局等德國官方相關負責人後,就德國買房移民項目進行了深度剖析,希望能夠為眾多欲移民德國人士解開謎團。
一、德國移民法第9條
移民意味著拿到所謂的“綠卡”,在新移民法里對應的是永居(Niederlassungserlaubnis),即賦予持有者無限期的居留許可,並允許持有者進行工作。
新移民法第9條規定了拘留前提,可概括成:在依法居留(Aufenthaltserlaubnis)5年、確保生活有保障、並交納60個月的社會保險費、擁有經濟活動(工作)許可並對德國社會和語言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於其中的有些要求,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放寬標準,比如說配偶雙方中符合所有的要求,但是另一方有所欠缺(比如德語不夠好),也可以獲准得到永久居留。
二、德國移民法第21條
另外,細讀這條“投資移民”政策──移民法第21條,滿足以下三點的自主經營者(企業主或自由職業者)可獲准得到居留許可:1.符合上層經濟利益或地區性的特別需求﹔2.公司業務預計會對經濟帶來積極影響﹔3.能通過自有資本或貸款保障企業所需資金。
同時該條例特別說明,一般來說投資金額達到25萬歐元且創造了5個工作崗位,就同時滿足了前面兩個條件。衹要審核部門證明自己的企業及其運營可以滿足以上標準,便可以較低的投資額獲得居留許可,而一家德國有限責任公司的註冊最低資本金僅2萬5千歐元。
第21條還規定,居留許可最長可頒發三年,如果外國自主經營者成功實現了運營計划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足夠的保障,可以偏離第9條所規定的需要持有居留許可至少5年,而獲得永久居留。
與此同時,從運營的第三年開始,自主經營者每次延長居留許可都要經過商會、勞動局等相關部門對公司營業情況的審核,如果經營情況良好,通過審核後便可獲
得永久居留。言下之意即,公司成立衹要不符合法條,或不能持續良好經營三年,都需要德國當地機構的重重審核,也就是說,有無德國房產對於一個原本就想投資
德國的中國企業家來說並沒有區別。
三、法律界權威人士解析
由此可見,在德國買房置業和取得居留無任何直接聯繫。其實
德國所謂的“移民”政策基本衹是對已經擁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為德國社會做出貢獻的一種獎勵。由於並非一次性投資就能使投資者拿到“綠卡”,所以對於德國來
說也沒有簡單的“投資移民”。對於想要在德國從事經濟活動的外國人,獲得相應的居留許可後成功實現計划,再獲得永久居留,可謂水到渠成。並非像很多移民中
介所宣傳的那樣,因為要想移民德國,才去德國從事自主經營的經濟活動,屬於本末倒置,而買房即可移民之說實屬荒謬。
四、招商政策解析
德國雖然從05年開始就通過移民法案,但因宣傳不足,在很多人印象中,德國仍然是“非移民國家”,無法與美國加拿大競爭高素質人才與投資移民。時至今
日,據德國內政部公布的方案稱,由於德國技術人才供求不平衡,2015年後德國專業人才的青黃不接將可能影響經濟的持續增長,全球對技術人才的爭奪將越來越激烈,因此德國必須采取措施,在全世界範圍內網羅人才與投資者,加強全球化時代的自身競爭力。
近些年來,德國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和吸引人才力度,無論大中小型城市都積極從海外招商,歐債危機更加劇了德國政府吸引投資的力度,德國不少城市確實正在積極推出他們的房產項目,其中尤以中小城市最多。在招商房產政策得到當地政府支持後,由於買房不能取得任何居留,也就意味著外國房產投資者不能到德國來享用自己的房產,所以就也相應出現了同時成立一家公司,進而取得德國法人簽證的政策。
前些時日德國有報導關於推行歐盟的藍卡政策的提案,但媒體和政府官員普遍對該提案持觀望態度,日後是否能真正實施目前尚不能確定,該提案活躍几周後如今
在媒體中果然又銷聲匿跡。以德國特有的嚴謹風格,連歐盟的人才政策在德國都步履艱難,且不談動搖德國移民法的
“置業移民”了。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德國房產的投資價值近几年來也受到不少專家的認可,德國房產明顯有升溫的趨勢。慕尼黑一市場調研機構公布數據表明,2011年德國房地產指數上升3%以上,有越來越多的德國人置業不僅僅單純是為了滿足居住需求,同時也希望房產投資能夠產生一定的收益,且德國的住宅普遍冬暖夏涼,注重環保,舊房改造也十分成功,且外部環境佳,因此如果投資順利並長期生活在德國,那么在德國置業不失為一個可參考的好方向。
買房和投資移民德國完全是兩個概念。投資移民需要根據三年持續經營狀況和第21條法條作為標準,除此之外並無特例。國內人士還需理性將置業和移民區分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